网上有关“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门槛或将降低,业界也期待以此为低迷的车市提供一针“强心剂”。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作出修改,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这是自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规定”)以来,首次针对修改该规定发布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工信部将在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等十项标准进行修改,其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标准、汽车的设计及生产标准,以及汽车的质检标准等环节,涵盖了一辆汽车从研发到出厂的所有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指出,将目前适用的规定中第五条第三款,从“企业应当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中的“设计开发能力”,修改为“技术保障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审批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不再成为审核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核心指标,只要具有能够支撑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即可投入生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企业的技术门槛。
作为上述新规的支撑,征求意见稿还删除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中对于“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人)”、“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能力及设计开发过程说明(包括研发机构和人员、开发工具和设备、开发过程描述等)”、“产品开发主要设施设备(含必要的软件程序)清单”三项内容的填报,以及《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中的“新产品研发情况”、“研发能力和条件建设情况”内容。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删除了规定中三项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审批有关的要求,一定程度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及管理门槛,换言之,将生产和开发能力进行分离,为闲置的产能打开了利用通道。工信部负责人在发布征求意见稿的过程中称,对规定进行修改,是为了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刘淼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导致设计的成本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全流程中的成本占比较高,且成本相对传统汽车更加高昂,具有一定的技术及成本控制门槛。若本次征求意见稿顺利通过,可能会促使跨企业、跨行业的合作新模式出现
刘淼认为,规定的改动,首先促进一些造车经验较少但整体工业实力较强的传统制造业巨头,或者是一些其他行业通过与传统整车厂合作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发展。此外,通过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产品测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法确保产品质量的问题的同时,也为曾饱受争议的汽车代工行业“正名”。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曾在2019年6月实施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鼓励代工,即研发设计企业可借用生产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申请企业及产品准入,但代工一度引发业内及社会上的争议,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便是如何确保生产产品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满足日趋严格的安全标准。
一位要求匿名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负责人则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相比于传统整车厂,造车新势力的团队构成较为复杂,来自不同行业,因此汽车的设计研发,也成为新势力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的艰难环节,但由于社会上对于汽车代工的争议较大,因此在与某制造企业就代工达成协议后,却仍然未能正式启动。
“不过,在一些传统车企面临产能过剩,新势力企业面临资金及成本双从压力的背景下,我一直坚持认为,代工是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最佳方式,也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因此,此次工信部在此前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管理及监管层面作出改变,可以说为代工扫清了巨大的障碍。”上述负责人认为。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删除了既有企业需在新规定发布,并满足新规定后的6个月报送、24个月通过审查的相关规定。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此举则降低企业的制度管理成本,推动生产的正常运转及推进有所帮助,在目前因疫情而生产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对于生产企业是“雪中送炭”。
安信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邓永康则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不再,当前又遭遇疫情,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冰冻,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国家一方面推进补贴“软着陆”,同时也通过其他的政策方式来助推市场,提升市场的信心,并借此机会发展汽车行业的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指出了路径。由于此前有消息称,《规划》将在11月2日发布,新能源概念股11月2日已经掀起一轮上涨潮;3日,概念股继续上涨。
多板块齐飘红,多只概念股涨幅走势强
受《规划》带来的利好消息影响,汽车股大面积飘红。截至11月3日收盘,汽车整车板块涨幅为0.42%,新能源板块涨幅为1.52%,充电桩板块涨1.5%,燃料电池板块涨1.65%,氢能源板块涨2.04%,锂电池板块涨幅为1.52%,智能电网板块涨幅为1.92%。
整车板块中,港股汽车股走强明显,长城汽车涨7.11%,吉利汽车涨5.53%,华晨中国涨2.23%。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继续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盘前涨4.58%,理想汽车涨3.58%,蔚来汽车涨3.38%,特斯拉涨0.93%。
《规划》提到鼓励充换电发展以及动力电池原材料竞争力提升、回收等。受此利好影响,充电桩个股涨幅明显,截至3日收盘,汉宇集团涨幅最高,达到20%,友迅达涨幅19.98%,立昂微涨10%。换电板块中,截至收盘动力源涨0.36%,中恒电气涨1.49%。
《规划》也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要发展方向,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11月3日氢能源板块、燃料电池板块应声大涨,从个股表现来看,深冷股份涨13.4%,与丰田达成合作的雪人股份涨1.13%,此外,金固股份、创元科技均以涨停报收;宗申动力、德威新材、中泰股份等涨幅也超过7%。
锂电池相关个股中最高涨幅超10%。动力电池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宁德时代11月3日并未保持上涨,截至收盘,下跌1.58%;此外孚能科技和国轩高科也皆以下跌报于收盘,分别跌0.48%和0.3%。
获重磅政策支撑,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或迎爆发期
《规划》对未来十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了定调并指明方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无论是技术路线、产品形态,还是商业模式,此次《规划》的措辞、细则调整,均体现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出,从国家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以及推出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再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通过给予购置补贴、充电补贴等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不足5%,《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20%,由此推算来看,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山西证券分析称,政策有望引导新能源汽车规模高增速、质量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竞争关键在于质和价。当前政策端有望持续助力行业提质降本,叠加众多车企加码新能源汽车布局,利好效应下,有望加速电动车普及、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相关零部件国产化进程,进而带动产业链受益。
基于《规划》,国信证券指出,目前行业有两个相对明确的投资主线,一是伴随着热销车型放量以及支持政策预期加强,产销呈现两旺趋势,产业链增长明显,行业龙头受益于集中度提升;二是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行的六氟磷酸锂/溶剂/电解液产业链,原材料钴环节将存在较大的价格弹性。
此外,国信证券认为从产业链维度来看,电池上游、电池中游、新能源整车下游、传统与新能源差异化零部件环节市场空间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元菱]投稿,不代表氢时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qsdsy.cn/syzs/202502-1683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氢时代的签约作者“元菱”!
希望本篇文章《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氢时代]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师的行业前景如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